編者按 2009年9月以來,我國西南地區降雨稀少,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災。截至2010年3月30日,云南、貴州、廣西、四川、重慶等五。▍^、市)受旱耕地面積1.1億畝,2200多萬人飲水困難,國家抗旱防汛總指揮部啟動II級抗旱應急響應,貴州等地啟動了I級抗旱應急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全國各行各業積極投身抗旱救災,國土資源部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迅速組織動員地質勘查隊伍,為干旱災區找水打井,解決飲水困難?购稻葹目山馊济贾,卻非長久之計,能否建立應對干旱災害的長效機制呢?在美國,就有著干旱應急長效機制和嚴格的地下水管理措施,值得我們借鑒。 美國地處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國土面積937萬平方千米,氣候特點是東部濕潤、西部干旱,東部年降水量800~2000毫米,西南部干旱區年降水量僅100多毫米。中國與之相似,不同的是東南部濕潤、西北部干旱。 干旱災害是美國中西部地區常見的自然災害。20世紀美國多次遭受干旱災害,比如,1928年~1932年的持續干旱,1977年的嚴重干旱,1992年~1994年的持續干旱,1999年的嚴重干旱等。進入21世紀以來,干旱災害繼續發生,包括2001年華盛頓干旱,2002年南達科他州干旱,2005年華盛頓干旱,2009年加利福尼亞干旱等。 干旱影響評價是制定應對行動措施的基礎 美國關于干旱有比較明確的界定。比如,華盛頓州對干旱狀態的界定是:一個地區的水源供給正在經歷或趨于經歷不及正常情況的75%狀態;因水源短缺,用水戶遭受不適當的水源困境狀態。 美國的干旱應急公告由各級行政長官簽署,各級政府發布。比如,2002年6月1日,南達科他州發布了簡短的干旱應急公告,基于5項干旱狀況描述,宣布進入干旱應急狀態。2009年2月27日,加利福尼亞州發布干旱應急公告,由32項干旱狀況描述和21項對策命令組成。 美國在應對干旱能力建設方面成效顯著:通過建立不同干旱指數來描述干旱;通過氣象監測、水文監測和地下水監測來預報干旱;通過制定干旱規劃來防御干旱。截至2006年,美國中西部各州均制定了干旱規劃。美國國家干旱減災中心和美國農墾局專家提出了有效減輕干旱災害的方法步驟,包括開展干旱影響評價,排列干旱影響次序,進行脆弱性評價,提出應對行動,制定實施計劃,實施應急響應等。 干旱影響評價包括經濟類、社會類和環境類指標。經濟類指標包括農業、工業、旅游、能源、金融、交通運輸等;社會類指標包括健康、營養、娛樂、公共安全、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等;環境類指標包括動物、植物、濕地、水質等。 干旱影響排序要考慮的問題包括:哪一種影響對生活方式侵襲****?如果影響分布不均勻,受害群體應該關注較大的影響嗎?有一種特殊影響比其他影響更有趨勢性嗎? 脆弱性評價為識別造成旱災影響的潛在經濟、社會與環境原因提供構架,在干旱影響與干旱對策之間架起橋梁。比如,降水缺乏的直接影響可能是作物減產,而這種脆弱性的潛在原因可能是,農民沒有使用耐旱種子,或許因為不相信耐旱種子有效、或許因為價格昂貴。 提出干旱應對行動應針對干旱影響和脆弱性原因。首先,要考慮引發干旱災害的基礎原因能夠在干旱來臨之前得到緩解嗎?其次,要考慮引發干旱災害的基礎原因能夠在干旱過程中或干旱后作出響應嗎?再其次,如果引發干旱災害的某些基礎原因,或基礎原因的某些方面不能被緩解,必須將其作為干旱應對行動中的風險因素給予考慮。 確定干旱應對執行計劃要以提出的干旱應對行動措施為基礎,充分考慮其可行性、有效性、公平性、投入產出比、短期長期效益、生態環境影響等。比如,2008年新墨西哥州施工抗旱應急水井,同樣要經過環境評價。 地下水調查評價為干旱應急提供水源保障 美國地質調查局每5年實施1輪地下水地表水開采量調查評估,以縣、州、國家等三個層面匯總統計。2000年調查數據顯示,美國總供水量為每年5600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開采量為4400億立方米,占79%;地下水開采量近1200億立方米,占21%。雖然地下水供水在總供水量中所占份額僅五分之一,但地下水供水保障了美國98%的分散生活用水、57%的牲畜用水、41%的灌溉用水、37%的城市公共用水和2.7%的工業生產用水。 美國地質調查局負責全國地下水資源的調查評價和監測監督。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美國地質調查局不斷開展區域水文地質調查和地下水資源評價。上世紀70年代以來,通過區域含水層系統分析(RASA)、含水層儲存與恢復(ASR)、國家水質評價(NAWQA)等計劃,提高了國家水文地質研究程度,在地表水不足的情況下,能夠為干旱應急提供地下水源保障。 查閱美國近期旱災報道,干旱災害一般表現為地表水源枯竭、灌溉水源短缺、集中供水削減、水產養殖受損、工業生產受限、農田作物減產、農場雇工失業、森林火災幾率增加等方面,關于生活飲用水告急的報道總體較少。這是因為美國充分利用了最可靠的地下水作為生活飲用水源,城市公共用水實現了地下水地表水聯合配置“雙保險”。美國98%的分散生活用水來自地下水,地下水和地表水在城市公共用水中的比例為4∶6。 地下水動態監測為干旱預報提供判別依據 美國地質調查局聯合相關部門、州政府和用水戶建立了全國地下水監測網,上世紀30年代已經擁有3000多個地下水監測井,到50年代發展為20000多個監測井,目前擁有5年以上數據的監測井42000多個。其中的11000多個監測井由美國地質調查局合作水項目運行維護,1200多個監測井實現了自動實時監測、遠程數據傳輸和互聯網發布。著名的田納西州孟菲監測井積累了1928年以來的長序列地下水監測數據。地下水動態監測不但為地下水資源評價提供了依據,而且為干旱預報提供了判別依據。比如,賓西法尼亞應急管理委員會通過對歷史水位監測數據統計分析,提出了干旱預警水位和干旱應急水位。一旦地下水位低于預警水位值時,便發出干旱預警信息;一旦地下水位低于應急水位值時,便發出干旱應急信息。 美國地質調查局還建立了監測氣候變化對地下水影響的專門監測井,布設在免受地下水開采和人類工程活動影響的地段。美國地質調查局與賓西法尼亞環境保護廳共同建立了由50個井組成的地下水監測網,實現了自動實時監測、遠程無線傳輸和互聯網發布,賓夕法尼亞應急管理委員會把這些地下水水位監測數據用做旱情判別。目前,美國地質調查局管理的自動實時監測、遠程無線傳輸、互聯網連續發布監測系統由1200多個監測井組成。(吳愛民) 華盛頓干旱應急案例 從2004年11月到2005年2月,華盛頓地區經歷了歷史上最干旱的冬季。2004年12月至2005年2月,降水量創歷史最低紀錄,為平常年份的51%~76%,西華盛頓地區2月份降水量僅為平常年份的10%。旱區遍布美國西部15個州,威脅到依賴自然降水的作物生長、農田灌溉和城市供水,森林火災發生幾率增加。根據干旱指數,劃分為輕微干旱區、中等干旱區、嚴重干旱區、極度干旱區、異常干旱區等五個等級。 2005年3月10日,華盛頓州州長宣布啟動干旱應急。華盛頓州制定有綜合應急管理計劃以應對各種不同應急類型。生態部門是干旱應急響應牽頭部門,制定有干旱應急響應方案。干旱應急響應的努力目標是:維持關鍵能源供給;救助農業生產;保障公共水源供給;保護魚類和溪流;做好防火準備。 為保障干旱應急水源供給,成立水源供給委員會。生態廳為主席單位。組成單位包括:美國地質調查局、國家氣象局、國家資源保護局、美國農墾局、美國工程兵團、博尼維爾電力管理局。 為保障干旱應急水源供給和水源供給委員會職能發揮,成立水應急執行委員會。行政長官辦公室為主席單位。組成部門包括:農業、生態、野生動物、健康、軍隊、社區和經濟貿易、自然資源、巡邏、保護委員會。 啟動干旱應急響應后,華盛頓州州長提交了1200萬美元的追加預算請求。包括180萬美元的已有抗旱賬戶資金;820萬美元的附加資本金,用于買水、改善機井裝備、實施應急供水項目;200萬美元用于支付抗旱應急臨時雇傭人員工資、公共培訓和相關研究。 水源供給委員會和水應急執行委員會負責綜合協調全州的干旱應急響應,確保干旱應急響應目標的實現。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后,2005年12月31日,華盛頓州解除干旱應急。 |